《解决问题》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科书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乘法和除法的意义、表内乘法和除法计算、倍的认识基础上安排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和有关倍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科书一共安排了4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2个练习,并且分两组编排。

第一组主要是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内容包括例1、例2、课堂活动和练习十九。例1是直接利用乘法的意义,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教科书以9个鸡舍里共有多少只鸡为题材呈现问题,这一问题可直接利用前面所学习的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为了突出乘法的意义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教科书用师生对话的方式分析了题中数量关系,并指出问题的实质是算“9个8是多少”。由于本节教科书是引导学生正式学习解决问题的开始,所以教科书不仅突出了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而且还注意列算式、写答语等书写格式的规范。

例2是利用倍的知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理解起来一般没有什么困难,所以教科书没有给出数量关系分析,而是直接列算式让学生计算。教科书这样安排的目的,是把数量关系分析理解的过程留给教师和学生去完成。

关于第100页课堂活动的说明。第1题是按要求画圆,进一步巩固倍的意义;第2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操作题,第二排摆的圆的个数随着第一排摆的三角形的个数的变化而变化。教科书要求学生操作后,对几个人摆的结果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展示不同的摆法及摆的结果。

对练习十九有关习题的说明。第1~4题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思考题是一个思考性很强,且有多种解法的问题,此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二组主要是教学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其内容包括例3、例4、课堂活动和练习二十。例3反映的是两种不同平均分的实际问题,第一个问题教科书给出了完整的解题过程和答案,第二个问题则主要由学生解决。由于学生在前面表内除法的学习中对这类问题已经比较熟悉,所以教科书没有写出分析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联系前面的内容,直接列式计算。例4是有关倍的除法问题,教科书没有写出数量关系的分析过程,只列出了算式,数量关系的分析和得数计算由老师指导学生完成。

对第103页课堂活动的说明。课堂活动中的两个问题都具有操作性,让学生在分一分、摆一摆、议一议的活动中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和有关倍的内容。

关于练习二十有关习题的说明:第1~4题是直接利用除法的意义进行平均分的问题,以加深学生对有关平均分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其解题方法;第5题是带着练习的内容,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表内除法口算能力;第7题是有关倍的除法问题;第8题需要学生从插图上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第9题中的两个问题是一组有密切联系的题组,第一题的答案是第二题的一个已知条件。

2.教学建议

本节教科书可用4课时完成教学。

1.关于例1和例2的教学

教学例1时,用课件或教学挂图出示例1,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阅读条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数量关系,让他们思考:根据题中告诉的条件,求一共有多少只鸡实际上是求什么?帮助学生明确求一共有多少只鸡,实际上是求9个8是多少。列出乘法算式,算出得数以后,教师可明确告诉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计算后通常要写出答语。并提示答语怎样写,答语的写法应作为一种书写格式严格规范。

教学例2时,可放手让学生利用前面“倍的认识”中所学的知识,列出算式并计算,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列算式时的想法,特别注意让学生交流对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过程。最后,注意提醒学生写出答语。

2.关于第100页课堂活动的教学

第1题,让学生先算后摆圆片,注意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检查画得是否正确。

第2题,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练习前让学生明确题目要求,由学生自己决定第一排摆几个▲,并按要求在第二排摆●。摆●以后引导学生相互比一比,并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在第二排摆●时,都要按第一排所摆的▲的个数的3倍去摆。摆好以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明确:都是摆的第一排▲个数的3倍。为什么第二排所摆出的●个数不一样?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由于第一排的▲的个数不相同,所以第二排摆的●的个数也不相同。

3.关于练习十九有关习题的教学

第1~4题难度不大,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对少数确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帮助。

思考题,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然后订正交流,交流时着重让学生说出自己想的过程和解题的方法。允许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如8+8-1=15(只),8×2-1=15(只)或7×2+1=15(只)等。

4.关于例3、例4的教学

教学例3时,引导学生按照题目要求,根据除法的意义进行平均分。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可引导学生这样分析,把24只兔装在6个笼子里,求平均每个笼子里装几只兔,实际上就是把24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24÷6,并算出得数、写出答语。第二个问题可主要由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学时先让学生明确题意,然后思考:在第二题中,要求怎样平均分?让学生明确第二题实际上是求24里有几个3,最后让学生自己列除法算式24÷3,并算出得数,写出答语。

例4可先由学生解答,然后讨论交流。分析数量关系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苹果的箱数是梨的5倍”是什么意思,并结合另一个已知条件搞清楚把谁看成一份,谁是谁的5倍。讨论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所列算式表示的意义,以防止学生把求一份数是多少的问题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搞混淆了。

5.关于第103页课堂活动的教学

第1题既要让学生动手实际分,又要重视学生交流平均分的过程及理由,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为后面完成有关平均分问题的解决作好准备。第2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操作和交流。

6.关于练习二十中有关习题的教学

教学第1题时,注意让学生搞清楚题中的条件“把这些鱼平均分给你们7只小猫”,让学生明确除数是7,而不包括猫妈妈。第2~3题可由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订正时注意让学生交流他们解题的过程和方法,特别注意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第6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第7题是求一份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解题时注意让学生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避免理解上的混淆。第8题图中反映的信息比较多,解决后可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第9题,解题时注意让学生理解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明确第一个问题的得数是第二个问题的条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两步计算的问题作好孕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