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科书包括整理与复习、练习二十一。
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数学本身的特点,教科书采取了以习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整理本单元知识。教科书引导学生按如下程序进行整理与复习。
议一议中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全面回忆、整理,着重突出了平均分、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等重点内容。
第1题主要是复习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第2题重点复习想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科书只安排了两个例子,其内容由教师安排。
第3题和第4题是有关乘、除法问题解决的内容,其中第3题突出了倍的意义,第4题重点是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练习二十一的习题都是围绕除法的意义、表内乘除法计算、倍的概念、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等内容编写的,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表内除法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1题中的“分4次服下”是一个多余条件,教科书安排这一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主动选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12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
第13题是一个现实意义特别强的问题,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题目在括号里作了“一张桌子配2把椅子”的说明。
思考题是一道挑战较大的题目,教科书不要求学生列算式计算,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解决都可以。
2.教学建议
本节教科书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全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回忆、整理。第106页上的“议一议”,为小组讨论提供了一条线索,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小组议一议,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时而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时而说一说,交流一下学习过程,比如什么是平均分、什么是倍以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些问题就最好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说出过程。第1题只出现□○□=□,目的是让学生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图意,根据说出的图意说出除法算式12÷4,12÷3等,并说一说这样写算式的理由。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巩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把用乘法口诀求商,提高口算能力作为复习重点。第106页第2题主要是提供一个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线索,复习时要结合练习二十一或补充适当的练习来进行口算训练。
复习第3题时,要突出倍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倍的理解。
第4题可先让学生解决,后讨论交流,主要交流分析数量关系,选择算法的过程。
关于练习二十一中部分习题的教学。第5题,首先让学生看清4种商品的价格,然后根据这些商品单价之间的关系(倍数关系)或补充一些条件再提出数学问题,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提出一些用乘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学第11题时,先让学生搞清楚题目所告诉的条件,并明确哪个条件是多余的,不参加列式计算的,在此基础上列除法算式解决。
教学第12题注意两点:一是搞清楚图上的内容,全面了解插图所告诉的信息;二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问题。
在解决第13题之前,先让学生明确一套桌椅应是一张桌子配2把椅子后,再进行解决。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所以思考题不必要求学生列算式计算。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推算:每批进去6人,5批可以进30人,小华排第32位,他第6批可以进去。如果学生用其他方法解决,也应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