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长度》教学指导

(一)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体会厘米、米的含义,建立1 cm,1 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科书说明

1.本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另一部分是用米作单位量长度。这些内容是学习测量、计算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认识“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同时也体验测量长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本单元教科书的编写特点

(1)主题情景图生动、富有情趣。低年级儿童通过对生活中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比和量的感性经验。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教科书改变传统教学单纯认识长度单位的作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了一组集知识学习、情感培养为一体的生动有趣的“量课桌”情景图,给学生提供了进行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的机会。从学生实际生活自然引入测量长度的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充分体验统一测量工具和长度单位在测量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还有利于学生通过测量课桌长度的活动,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2)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教科书将测量长度这一内容分为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和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两部分。知识方面主要理解两点:一是建立厘米、分米、米的概念;二是会用尺子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科书将测量长度的学习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一例题的学习都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比较,动手操作来完成。如“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当学生认识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后,教科书用两位学生对话的形式提示了测量铅笔长度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且边量边口述自己的测量过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教科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现实性。本单元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比较注意现实性,力求为学生提供从事观察、比较、认识、操作等实践活动的鲜活素材。首先,教科书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学习内容,如第54页主题图,以测量中出现的矛盾激发学生学习测量长度的心理需要。其次,教科书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量自己铅笔的长、手指宽、手臂的长等等,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建立厘米、米的概念,还能通过对这些熟悉物体的测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次,教科书还体现了测量结果的多样性,比如量出自己哪个手指宽约是1 cm、手臂的长度、身高以及文具盒的长度等,让学生在测量中寻求正确答案,同时还从中感悟到不同的物体,其长度是不相同的,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和合作学习的乐趣。本单元教科书从例题到课堂活动再到练习,都安排了大量合作学习的操作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对身边熟悉的物体的测量中,认识到自己所学的测量方法都是有用的,它有助于我们去研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同时,也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这些测量活动的安排十分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提示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时要尽力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去观察、操作、交流,要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为此,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1.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科书在认识长度单位之前安排了一幅有关测量的情景图。这组图除具有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测量课桌,引出统一长度单位重要性的作用外,还可培养学生认真探究,善于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多方面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得课桌面的长,并与同学们交流结果。还要利用图中女孩的问题,突出测量结果不一样的矛盾,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中,既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又受到情感教育。

2.加强观察和操作活动

在学习方式上,本单元教学主要凭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来进行,教学时应高度重视学生对米尺上1 cm,1 dm,1 m等单位的实际长度的观察和用米尺进行实际测量等活动,让学生借助这些感性认识建构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具体来讲,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学习的需要突出观察和操作的重点。如教学“分米”时(教科书第57页),重点就应让学生认真观察1 dm的实际长度,不仅要让学生在头脑里切实建立起1 dm的实际长度观念,而且还要有助于他们直观地认识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再如第56页例1的重点应放在如何量这一操作活动上,让学生借助对话框的提示,边说边量,在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测量的步骤和方法,逐步形成测量技能。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从中感知厘米、分米、米的含义,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要激发学生参与操作活动的动机,让学生具有想观察、想操作的心理需要;第二,每位学生都要“动”起来,并让他们都亲历实际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体验学习的愉悦;第三,还要注意鼓励学生把观察操作与思考探索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

3.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

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特别是用直尺量课桌、黑板、教室的长和宽,量人的臂长、身高等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先在组内进行,再在全班交流。教学时,教师要特别关注各小组的合作学习、交流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引导。一方面,课堂上要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关于“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理念,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空,使之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获得必要的数学思考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不仅让学生相互学习,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与人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