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一)

重庆市北碚区实验小学李华玲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吴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1,2题及练习十三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2.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每组1把米尺。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分米”,还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你能量出我们的黑板的长度来吗?

教师:哪两位同学愿意来量一量?(请两位同学用学生尺量黑板长度。)经过刚才的测量,有什么感觉?

学生:黑板很长,用学生尺量要很多次才能量完,很不方便。

教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可以用长一些的尺子来量,用大一点的单位来量……

教师:请大家看教科书第62页的第一段话,把它读一读。学生读后,教师拿出米尺,给同学们介绍1米的长度,认识米尺。[板书课题:用米(m)作单位量长度]

[点评:利用学生已有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去进行测量,让学生感受到用厘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的不便,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米尺,建立1米的概念教师:每组有1把米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看一看,比一比,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学生1:我发现1米比1厘米长多了。

学生2:我发现了1米里面有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学生3:我还发现米尺上每10厘米处的数字都要大一些。

学生4:我发现1米大约有我两个手臂伸平那么长。(请小组内同学每人都把手臂伸平,用米尺量一量,感受1米有多长。)……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都初步感受到1米的实际长度。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1:教室门的宽大约是1米。

学生2:我的身高比1米多一点。

学生3:我睡的床大约1米宽。……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了1米有多长(举起米尺),那么,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呢?

学生: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人的身高,量门、窗的长、宽,量树木的高、楼房的高……都可以用米作单位。

教师:对,量这些比较长(高)的物体或距离,我们通常用米作单位。

[点评: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自主发现与米有关的知识。同时,通过让学生找出生活中长度为1米的物体,使学生对米有了直观的认识,感受到“米”这一单位的作用,较好地建立起米的表象。]

2.教学例1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米尺去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并且把测得的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待会儿我们再交流。学生测量,记录。

教师:请各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测得的结果是多少。各小组交流测得的黑板的长和宽的米数及测量的方法:(1)米尺的0刻度与黑板的一端对齐。(2)用米尺紧靠黑板边,量一次作上一个记号,下一次从这个记号量起。(3)测完后把每次测的米数加起来就分别得到黑板的长和宽。

学生:黑板的长约3米,宽约1米。

三、巩固练习1教学第64页课堂活动第1题

教师:下面我们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请大家用米尺或卷尺互相量一量身高,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的表中。

教师:大家先想一想,可以怎样测量身高?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1:请被测量的同学站直,用卷尺从他的脚后跟到头顶进行测量。

学生2:请被测量的同学靠墙站直,用一本书平压头顶触到墙作好记号,再用米尺测量墙的这个高度就是同学的身高。

学生3:测量时被测量的同学要站直,卷尺要拉直,要从尺子的零刻度算起。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教师参与。教师:通过刚才的测量,从填好的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们这组×××同学最高,××同学最矮。

学生2:我还知道我和×××的身高相差5厘米。

[点评:测量之前让学生思考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的计划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和速度。]

2.教学课堂活动第2题请你找出教室里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并实际量一量。学生量后再告诉同学或老师,看你估计得对不对。

四、课堂作业独立完成练习十三第1~2题。第2题学生填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填。

五、反思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