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二)

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  危谊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  吴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体会分米的含义,建立1分米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等于10厘米。

2.掌握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生: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还学会了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你能估计一下,课桌面大约有多长?

学生:80厘米,90厘米,100厘米……

教师:课桌面这么长,那我们在测量时是不是应该选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呢?老师今天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分米。揭示课题:分米的认识

[点评:在上节课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感受到单靠“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是远远不够的,从而产生了一种认识的需要,并借助这种认识的需求,直入主题,引入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教师:分米我们通常用字母“dm”来表示。1分米=10厘米。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学生独立操作,在直尺上指出10厘米,感受1分米有多长。教师:把你指出的1分米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老师同时示范给同学们看。(用手指量出10厘米,并介绍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教师: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学生:我们的手指尖到手掌心的距离大约是1分米……

教师:1分米=10厘米,那么2分米是多少厘米?3分米呢?4分米呢?

学生:2分米=20厘米,3分米=30厘米,4分米=40厘米……

[点评:通过教师的介绍以及借助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1分米这个长度概念的表象。]

2.运用合适的单位量长度教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还认识了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分米”。刚才我们还估计了课桌面有多长,现在有几个组的小朋友正在测量他们课桌面的长度,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看了他们测量课桌面的过程,你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你们想不想量一量你们自己的课桌面的长和宽,或者是板凳面的长和宽?分组活动: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小组的同学合作,动手量一量课桌面的长和宽,或者是自己板凳面的长和宽;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测量的结果。填写在记录表里。(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结果课桌面的长课桌面的宽板凳面的长板凳面的宽抽生汇报测量的结果,纠正测量不准确的情况。

[点评: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感知可以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去表达物体的长度单位后,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际测量活动,既进一步巩固了测量的方法,又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教学教科书第60页第6题。小组同学互相合作,量一量手臂的长度,并把量得的结果填在书上的表中,并将量出的结果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合作参与。

教师:说一说,谁的手臂最长?

学生:我们小组里我的手臂最长。教师:看到表中数量,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1:我发现了同学们手臂的长短都不一样。

学生2:我发现小明的手臂要比我的手臂长××厘米。

学生3:我还发现个子高的同学手臂通常要长一些,个子不高的同学手臂要短一些。……

教师:同学们不仅会测量物体的长度,还能发现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可真不错。

[点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一系列的测量、记录、观察、发现问题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测量方法在生活中的作用,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四、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在今天的数学课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呀?(分米)对了,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去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其他成员,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吗?

[点评:归纳整理新知的基础上,给学生留下学习的余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