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说明与教材分析

1.角的初步认识。

(1)主题图。

教材首先呈现一幅校园生活的情景图,图中有正在做操的学生,正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景都与角和直角有关。如,做操的学生伸开两臂组成了角,老师三角板上的角,老爷爷剪刀上的角等等。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时,出示情景图后,可以让学生观察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然后标出一些物体上的角,如,做操的学生伸开两臂组成了角,球门上的角,让学生说说这些都是什么,初步感知角,再观察图中哪些地方还有角,老师再把它们标出来,由此引出角。

(2)认识角、画角。

教材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剪刀、吸管、水龙头)中抽取出角(锐角、钝角、直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

然后让学生通过一些活动来进一步感知角,如用两根硬纸条做成活动的角(能转成大小不同的角),用纸折成大小不同的角等。接着通过例2教学画角。最后通过“做一做”,引导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巩固角的认识。

教学角的认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剪刀、吸管、水龙头等实物图形,指出这些物品上哪里有角,教师用色线标出这些角。在此基础上,教师把这些角画出来,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角,并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然后带着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并转动出大小不同的角,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认识。再让每个学生拿一张纸,和老师一起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指出这些角的边和顶点。

教学画角时,教师先说明画的方法,做出示范,再让学生画,教师进行指导。

做“做一做”第1题,既可以在教室里找,也可以作为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其他情景中找,回到班里进行汇报交流。

2.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通过例3,引导学生观察国旗、椅子、运动员身上的角,说明这些都是直角。再通过让学生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接着通过例4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并教学用三角板画直角。最后通过“做一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直角。

教学直角的认识时,可依照前面角的认识。让学生在出示的实物图中找角,教师指出这些都是直角,并画出直角。接着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张纸和教师一起折出直角。再通过例4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并以检验折出的直角为例,说明比的方法:先要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跟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如果没有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如果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是直角。然后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再比一比数学课本封面上的角和例4中红领巾上的角。

教学画直角时,教师可先说明画法,做出示范,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并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做一做”第1题,找到直角后,可让学生用三角板进行检验。

3.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结合角和直角的认识,在教科书第43页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生活中有关角的实例:工程师用的角尺、大吊车,启发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角的应用的实际例子。

可以结合“角的初步认识”进行,当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角以后,让他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如果可能老师可以将学生列举的实例展示出来,然后出示本实例。

4.关于练习八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能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判断后,可让学生说说理由。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第3题,通过此题,使学生了解到: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教师还可以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重叠上来验证。

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第5题,如没有钉子板,可以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并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

第6题,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第7*题,左图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角,右图中有8个角。做题时,要先让学生找,必要时教师可以指点。

第8*题,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