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目标与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2.学会统计分类,通过实例认识象形统计图,认识最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数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初步理解统计图和统计表的联系。

3.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学会用统计图或统计表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从中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科书分析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由2道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十六组成。其中例1是按属性分类统计的;例2是按数量分类统计的。不管是按哪种分类,都要做到全部分完,并且不重复、不遗漏。因此,在统计分类中,分完、不重复、不遗漏是统计中要重点关注的三个问题。

1呈现了一幅森林小学的开学图,图中杂乱地呈现了一些小动物,然后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让学生理解想要知道哪种小动物最多,就要进行分类整理。这里的分类是指按动物的不同属性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学生在前面已经接触过,估计没有多大的困难。重点是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教科书把每种小动物从下到上排列起来,这是统计中对数据整理的基本方式。不同的是这里不是数据,而是小动物,1只小动物代表了1个,所以整理以后学生很容易看出小动物数量的多少。从这个角度看,这里表面上是在整理几种图形,实质上是在整理几组数据,这种图代数的整理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从“象形”的角度降低了学生学习统计的难度。这种低起点学习的编排方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被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所接受。

统计一定要和数据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其价值,否则这个统计图再漂亮也没有用。根据这样想法,我们在统计图下面设置了几个括号,要求学生填出各种动物的只数。本来这里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统计表来完成,但考虑到这里刚出现了统计图马上又出现统计表,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采用了在统计图下面呈现几个括号的方式让学生统计。这几个括号实际上就有统计表的作用,也可以看成是最简单的统计表或者可看成不完整的统计表。因为学生在填写这几个括号时与填统计表的思维过程完全相似,也起到了统计表的作用。教科书通过这几个括号,让学生经历填写统计表的启蒙练习。

统计图下面安排了“说一说”和“议一议”,这是属于读取信息的阶段,教科书要求学生要从统计图()中能获取一些信息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其中获得信息是基础,数学问题是在获得信息的基础上再提出的问题。

2和例1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统计对象中出现了数,“1分币”、“5分币”……就是带着数的,因此在分类时是按数的大小在分类,把1分的分到一起、2分的分到一起……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按数量分类。这种分类在生活中大量存在,比如按年收入的不同分类统计、按住房面积的大小分类等,这种按数量统计分类,也应该让低年级学生有所了解。所以教科书采用了人民币这种最直观的形式,用“象形”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按数量分类的统计,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这类统计奠定了基础。尽管是按数量进行分类,但是统计的需求和例1一样,也是要知道哪种分币的数量最多或最少,才用到分类统计,并且统计的方法也是一致的。这种统计需求和统计方法的一致性,使例1和例2紧密联系,有利于学生把例1学到的统计方法主动应用到例2上,感受统计方法的普遍适用性,同时通过例2的学习巩固学生在例1学习时掌握的统计方法。和例1不同的是,例21分币在一竖列摆不下的基础上又摆了第2列,从中让学生体会多种统计形式。例2采用了人民币作为统计素材,是因为人民币比较好操作,学生可以用人民币在桌子上进行拼摆,从而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所以例2和例1相比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是,例1只停留在看图并认识统计图的阶段,而例2要用人民币来进行操作,在操作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用这样的操作来提高学生对统计方法的掌握。

课堂活动安排了2个题。第1题用每个学校都要用到的小红旗进行班集体评比活动这个素材,属于象形统计图的范围。通过这样一个事例,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统计就在我们身边。教科书用这样一种方式,提示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身边的象形统计图,用这些身边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体验。值得关注的是简单的统计表已经正式出现了,学生要从统计表每行的安排中去体会第1行是班别,第2行是小红旗数量的意图,从而理解统计表中每个表格表示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去填表。第2题是一个实践的题目,要求学生先调查全班同学的年龄,再把年龄排一排、数一数,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从这两道题的对比来看,第1题是按属性分类统计,第2题是按数量分类统计。很明显,第1题是对应例1安排的,第2题是对应例2安排的。

练习十六安排了3个题。第1题是边操作边统计的题目,强调用图形拼摆。既复习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使这个统计具有可操作性。注意这里的统计形式发生了变化,不是竖排摆,而是横排摆,这样的变化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形式的统计。尽管形式上起了一些变化,但是都要把一端对齐才好观察另一端数量的多少,这种基本的统计方法是没有变的,这种形式上的变化不会影响学生对统计方法的掌握。第2题是统计月饼的问题,是按数量分类进行统计。教科书也采用了横向摆的方式并突出了“数”在统计中的重要作用,在不能一眼看出数量多少的情况下,用数一数的方式来了解统计的数量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第3题是用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突出用统计的方式来决定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既体现了民主性,又体现了这种选择方式的科学性,今后学生可以模仿这种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此题中强调“贴图”是为了使这个统计不离开象形统计图这个范畴,同时也更加直观形象,而且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这种题在读取信息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前面的一些数学问题,如“小华一共调查了多少个同学”、“如果全班同学要组织一项体育活动,应该组织哪项活动?为什么?”这些问题思维难度都比较大。通过这样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统计的价值,同时为以后的统计学习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