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位加法》教科书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有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本节安排了4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2个练习。

单元主题图以公共汽车上的乘客、停车场等题材为内容,以图画和对话框结合创设情境呈现信息。其作用是引出两位数加、减法(进位和退位)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提供课程资源。

1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教科书以计算客车和货车一共有多少辆为题材,通过两个小学生数停车场的车的情境图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对话框提出条件,并与主题图前的问题一起构成了一道简单的实际问题。

从该题创设的情境来看,它紧密联系现实生活,通过该例题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探索27+8的算法是这个例题教学的重点,因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要理解为什么要进位、怎样进位等问题,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科书分3步来处理算法探索问题。一是在列出算式后,先让学生利用前面的方法进行计算(口算或笔算),但在计算中又会遇到个位相加满十的问题。为了引起学生对这一新的知识点的关注,突出本例的重点和难点,教科书提出了让学生“议一议: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这个引导性的问题,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探索的重点。

二是在学生发现个位相加会满十这一问题后,教科书紧接着通过小棒图来形象地展示个位相加满十这一问题的处理方法。通过小棒图,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到78

15根小棒,超过10根,所以可以把15根中的10根捆成1捆,与前面的2捆合在一起,这实际上体现了满十进位的问题。三是在27+8的算法处理上,教科书先引导学生口算。在

对话框中,由于学生已有两位数加一位数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作为方法和策略上的准备,所以,学生掌握27+8的口算方法应该说是比较容易的。至于27+8的笔算,由于有了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笔算作基础,加之本例中小棒图的辅助作用,所以教科书列出了

27

+18

35

这样的竖式。该竖式对学生来说,

理解满十进“1”怎么处理和得数的十位为什么写“3”这些问题是学习的重点。至于例题最后的结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它是学生在探索的基础上得出的计算方法,突出了进位加法的重点和关键。

2是例1的变式,它的计算方法与例1完全相同。在编排时,没有安排学生操作,学生只要借助例1的计算方法,通过理性思考和探索,就可以计算9+75,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迁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也是比较多的。对于口算,教科书上通过对话框

提出把9看做10算,先算75+10=85再算85-1这种方法,并通过“还可以这样算……”展示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对于竖式计算,按横式的顺序,可能写成〖39+71584进行计算,但人们往往习惯将位数多的数写在上面,即75+1984,教科书将两种书写方法都介绍出来。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到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计算(书写)的灵活性。本题既可以口算,又可以用竖式计算。

86页的课堂活动共编排了3道题。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通过圈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这里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圈一圈”。第2题与第1题比较,对学生的要求递进了一层。不仅要求学生会“摆一摆、算一算”还要能把摆的过程和算的过程说一说,该题侧重于说出37+6的算法。第3题给出的是两数相加之和的个位上的数,留下十位上的数让学生说一说。这里主要说出十位上的数是几,是怎么得来的。比如“32+9=1和的十位上是4,要引导学生说出这里的4表示4个十,它是“32”个位上的29相加满十,向十位进的1个十与32十位上的3个十相加得来的(即1个十加3十得4个十),突出的是“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这一要点。

练习十一共编排了9道习题和1道思考题。

1~5题是纯计算类题目,是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巩固。其中,第1题一方面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的练习与巩固,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反思。这里的反思有两个方面,一是反思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二是体验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和的变化情况。

2题是对竖式计算的巩固,这里重点是强化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3题不给学生限定计算方式,既可以用口算,又可以用笔算。该题将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一位数加两位数的题目混合编排,有利于学生强化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4题通过展示竖式计算中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些错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正确方法。如第1小题的错误是计算中个位相加满十,没有向十位进1;第2小题的错误是计算中相同数位没有对齐相加,本题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要“相同数位对齐相加”;第3题的错误是计算时不该进位而向十位进1,它从另一侧面强化了只有满十才向十位进1。通过这样的练习,能促进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5题既是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巩固练习,又涉及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带有一定的综合性。

6~9题是应用两位数加一位数知识解决问题,是将两位数加一位数知识置于现实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巩固计算方法的同时,进一步获得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6题从题材上看具有现代社会的一些特征。用表格呈现信息,并且有意将每个村男、女人数的相同数位对齐,暗含了竖式计算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看着表格口算。

78题都是解决把两部分数合起来的问题,但两题有一定的对比性。第7题是个位相加刚好是10,个位写0;第8题个位相加是16,个位应写6

9题是农业题材,具有较好的教育价值。该问题信息多,除了可以解决教科书上的求一共有多少箱苹果外,还可以让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决,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思考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3道题有3个不同层次。“83+8>()”学生只要先算出83+8=91就可在括号里填上比91小的数即可;()+762相对第1小题要难些,学生要先算出62-7=55,然后才可以填出括号里的数应小于55;“9+()=67+()”的难度最大,开放性更强。

3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重点和难点。例题以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为题材,通过学生高兴地参加春游活动的图画、对话框创设问题情境。

它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例题突出小棒的作用,是为了突破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中的难点,让学生顺利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科书采用了小棒图来直观形象地展示46+47的计算过程。从小棒图中可以形象地反映出6根加7根就是13根,由于前面已有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作铺垫,所以,学生能很自然地想到13根可以理解为10根(1捆)和3根,4捆(4个十)加4

捆再加个位相加增加的1捆就是9捆(9个十)。通过小棒图直观地展现了46+47的计算过程后,学生对算理和算法有了初步理解和掌握,这时教科书才引出了口算和笔算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教科书中通过对话框提出了46+47的口算方法,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转化成学生已经学过的整十数加整十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整十数加两位数。教科书中出现的竖式计算,就是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借助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来学习和探索的。最后,教科书中通过对话框来引导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学习进行反思,特别是通过教师提出“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些什么”强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4是利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解决问题,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进一步巩固、强化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该问题以农村评“星”为题材,体现了新农村建设,拓展了学生的信息面。图中通过农民的对话呈现了3条信息,提出了2个问题,解决这2个问题都要用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这里主要是竖式计算。其中第(1)个问题教科书上已经写出了竖式,也提示可以用口算,而第(2)个问题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除了教科书上的2个问题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当然这里学生可能提出连加、退位减法的问题,可以不作解答。

92页的课堂活动针对例3安排,整个活动都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的学习方式。第1题通过摆小棒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再通过竖式计算来加强学生对算理、算法理解。第2题突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但此题比第1题抽象,重在突出学生“圈十”的过程。第3题是一道开放题,通过让学生用12674张数字卡片组合加法算式的过程,使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有进一步认识,并对算法有更深的理解。该题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并激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练习十二主要针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内容进行编排,本练习共编排10道习题和1道思考题。第12题是对计算方法的巩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其中第1题用竖式计算,重点突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第2题没有要求用什么方法计算,可以是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3题是改错题,要求学生在理解算理、算法的基础上,能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并能改正。该题从正反两个方面强化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用竖式计算方法的正确掌握,摒弃学生错误的认知。特别是第3小题(如图),题中未写进位的“1”,学生可能会认为是错的,这恰好能突出正确计算方法的本质。

5题夺红旗,是更换呈现形式的竖式计算,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这里强化的是计算的正确性,而不是以速度作为首要标准。

6题具有开放性。在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算法的同时,重在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

7题用表格呈现信息,并有意识将相同数位对齐,暗含了竖式计算的方法。

8题具有地方特色。重庆是茅以升桥梁委员会认定的桥都,所以该题以长江大桥和嘉陵江大桥为题材,学生在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同时,也拓展了知识面。

10题买玩具,属解决问题的题目,它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要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善于从单价分别为16元、19元、24元、184件玩具中选择2件玩具,且这2件玩具的总价又不能超过40元。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学生买玩具的方案是多种多样的,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思考题有利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