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位加法》教学建议

1.本节内容可用6课时教学。

2.教学单元主题图,可以直接呈现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再提出问题,从而引出单元题目和小节标题。在主题图中取一部分题材(与例1相应的题材)作为例1的题材,从而展开教学。

3.教学例1时,可用多媒体或投影片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条件“8辆客车、27辆货车”与问题“一共有多少辆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就是求8辆客车与27辆货车的总数是多少,应该用加法计算。学生的观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并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引出算式27+8=□(辆)。在引出算式后,可先让学生尝试算一算,让他们在计算中去发现问题,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把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上来。在口算和笔算前,先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重点要理解7根与8根小棒相加是15根,

可把10根捆成1捆与2捆合在一起,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1,并在学生操作小棒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并允许学生算法多样化。在探索口算方法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出各种算法,再全班交流来展示和评价。对竖式计算中“个位满十如何向十位进1及进位后十位上的数又该如何加”要作细致指导,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计算方法。

4.教学例2时,可让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尝试,在合作学习中去发现“一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教师根据学生探索的情况作点拨,学生在探索9+75的计算方法后,应组织学生对例1和例2的计算进行比较,体验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让学生归纳出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一般算法。

5.关于课堂活动的教学。

教学课堂活动时,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第1题应突出圈的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圈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圈,然后再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第2题可以让学生一边摆一边说37+6的计算过程,再全班交流,重点突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再说填写时是怎样想的。这儿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个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不进位,如果不进位,十位上的数就是原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如果要进位,和的十位上的数比原加数中十位上的数多1

6.关于练习十一的教学。

1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做后抽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再竖着观察每组3个算式,能发现什么。学生只要认识到一个加数没变,另一个加数在变,和也在变就可以了。

23题让学生独立练习,做后反馈交流结果。

4题应重点让学生观察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5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结果。

6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男女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办?在明确题意和计算方法之后,再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互评、互议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78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这里不必再让学生去说是怎样计算的,应重点交流用什么方法计算。

9题应让学生先独立解决教科书上提出的问题“一共有多少箱苹果?”,再让学生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思考题应分层要求。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先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教师作个别指导。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思考题的答案:83+8>()括号里可以填090中的任何一个数;()+7<62括号里可以填054中的任何一个数;9+()=67+()的左边括号可先填5891中的任意一个数,右边括号可填比左边括号小58的对应数;或先在右边括号里填1~33中的任意一个数,左边括号里再填比右边括号里大58的对应数。

7.教学例3时,可先用电脑、投影片或教学挂图等手段出示春游情境图,并给出该题的条件与问题。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得出算式46+47=□(人),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在操作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如提问“看一看,数一数,6根加7根是多少根?可捆成1捆零几根”等。学生在操作时,还可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操作过程,使内部操作过程通过语言外显化、清晰化。在教学口算时,应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计算,并进行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在笔算时,应引导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个位相加满十怎么办、十位应怎样加等问题,以此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最后,让学生独立地“试一试”,完成例3下面的3个练习题,以达成对例3教学内容的初步巩固。

教学例4时,可以结合教科书上的情境图(情境图可通过多媒体、投影或挂图呈现),介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再呈现例题中的信息,促进学生对“文明星”、“五好星”、“小康星”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情境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决后在小组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至于计算方法,可适当选取1~2种进行展示,但重点是指导竖式计算的方法。

8.关于课堂活动的教学。第1题应先让学生通过“摆”来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计算方法。在学生摆小棒时,注意7根加5根如何处理的引导,再根据摆的过程完成右边的竖式。第2题应先让学生通过“圈”的过程来理解算法,计算的方式未作限制,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口算或笔算。第3题应侧重于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引导。比如从1267中任取2张卡片可组成一个加数,剩下2张卡片可组成另一个加数,如果要想摆出更多的算式,取卡片应有一定的顺序。如可先拿出1,再从剩下的3张中任取1张与之组合,最后剩下的2张组成另一加数,这样可得到第1组算式:12+6716+2717+26。交换第1组算式中每个加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又可得到不同的算式。当然,本题要让每个学生把所有算式都组合出来难度太大,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9.关于练习十二的教学。

1~6题可以结合例3的教学完成。第7~10题可以结合例4的教学完成。当然,例3、例4教学后也可以单独上一节练习课。

12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计算结果,但要注意进位的问题。

3题应先让学生观察,自我发现错误,并改正,再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重点突出错在哪里,是怎样改的,还可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引出练习内容。

56题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比赛。其中,第5题要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再组织学生“登山比赛”;第6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先举出一两个范例,让学生弄懂题意,再写。如教师可以说“0+56=561+55=56……像这样,和是56的算式你能写多少个?”

7题先让学生看懂表格的含义,明确表中的数代表的是什么,从而理解要求每个小朋友一共跳了多少次,应把两轮跳的次数加起来,再让学生独立填表,并交流结果。

89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至于具体的算法,这里可以不作交流,但如果学生计算错误,应注意了解错的原因。

10题“买玩具”可以用实物图片给学生创设一定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打算买哪两件玩具、还可以怎样买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可请一些同学代表小组的意见进行汇报,并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购物方案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思考题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想:由小林的算法可知,58的十位上加的是4,所以这个一位数应是4,这个4应加在个位上,结果应是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