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教学建议

1.主题图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学生们正准备上课的情景图,墙上的钟显示的时间是8时15分。编排这个情景图有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对于“我们生活在时间里”很难理解,可以通过生活中具体的实例使学生明白,时间与我们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二是引出本单元将要学习的知识,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见到的钟表的分针都是指向6或12的,而实际的情况远非这么简单,比如这幅情景图上的时间既不是整时,也不是半时,由此引出下面的内容。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说一说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可能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是几时几分,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几时半”的认识,根据时针的位置在8和9之间粗略地说出是8时多。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哪些情况下要用到时间,例如,什么时间到校,什么时间放学,要鼓励学生开阔思路,说出不同的答案。

2.认识钟面刻度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出时间的基础。

教材出示了一个钟面,学生可以观察到钟面内部是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钟面外部对应12个大格有12个数,教材上已经给出两个数,其余的要学生自己填写。安排这个钟面,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钟面刻度的结构,告诉学生时针转过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过一小格是1分钟。钟面上的阴影表示分针从刻度12转到刻度1,经过了5小格,每一小格表示1分钟,一共经过了5分钟,所以刻度1所对应的外部的数是5。也就是说,刻度1可以表示两种含意:当它表示时针的刻度时,它表示“1时”,当它表示分针的刻度时,表示“5分”。理解了这一点以后,就可以数出每一个大格的刻度分别表示多少分了。

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钟表上的刻度,说出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一大格里有多少小格,每个大格的刻度所对应的数表示什么。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说明:时针转过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过1小格是1分钟。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分针从刻度12转到刻度1,一共转过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刻度1可以表示几分。再用同样的方法数下去,刻度2、3……分别表示多少分,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等学生把所有大格的刻度对应多少分都写出来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观察:分针转一周,共转过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钟,为下面引出“1时=60分”做好铺垫。最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钟面上每个大格的刻度作为时针的单位时是几时,作为分针的单位时又是多少分。

3.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出某些比较特殊的时间

教材中举了两个例子,每个例子中的钟面上都用阴影表示分针走过的区域,非常直观,下面用中文“几时几分”和电子表的表示法两种方法表示出钟表上显示的时间。由于对于每一大格,“5分”是最基本的单位,所以第一个例子是教学“几时5分”,在此基础上,再认识更一般的时间。

由于学生已经知道了每个大格的刻度对于时针和分针分别对应于几时和几分,所以教学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读出时间的具体方法。可以先让学生讨论一下如何读出钟面上的时间,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要读出一个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可以先看时针指在哪两个数之间,确定是几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哪儿,根据每一大格的刻度对应多少分来确定是几时几分。也可以先根据分针位置确定是多少分,再根据时针来确定是几时几分。例如认识“6时25分”,先看时针指在6和7之间,所以可以确定是6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刻度5,对应的是25分,所以这个时间是6时25分。在教学9:05的电子表的表示法时,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如果分钟数不到10,在分钟数的前面要加0。

4.时与分的关系

教材提供了连续的三幅图,来表示时针与分针的动态关系,直观地显示了当时针转动一大格时,分针转过了多少,以揭示时与分的关系,第一幅图是起始状态,时针与分针显示的时间是12时,第二幅图表示当分针转过30分时,时针转过了一大格的一半,第三幅图表示当分针转了一周以后,时针从刻度12转到刻度1,也就是时针转过了1大格,是1小时,而分针转过了一周,即60小格,也就是60分钟。所以可以得出“1时=60分”的结论。

教学时,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达到教学目标。一方面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的变化,使学生看到时针与分针转动范围(即阴影部分)的对比和关系,得出1时=60分的结论。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直观地理解1时=60分的含意。在让学生观察时刻12:30时,可以先让学生按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要求说出是几时半,再按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出是几时几分,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12时半和12时30分是一回事,使学生明白在几时半时,时针转过的是一大格的一半(半小时),而分针转过的是整个钟面的一半(分针指向刻度6,即30分),更加深刻地理解“几时半”的含意。在这里,只要学生能知道“1时=60分”的结论并能结合直观图初步理解其含意就可以了,不要提过高的要求。

5.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

例2中有两个钟面图,也体现了一个动态的过程。第一个钟面图的时间是4:15,学生运用例1的方法已经能读出这一时间,在此基础上,分针又转过了4小格,要求学生1分1分地数下去,图上直观地表示出了每一小格对应的分钟数,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出4时15分,再接着数4时16分、4时17分、4时18分、4时19分,也可先让学生读出4时20分,再往回数1分。在这里,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100以内的数数能力。

6.“做一做”

这两道题目是让学生巩固时间的读取方法,并写出时间,学生可以采用“几时几分”的计时方法,也可以用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来写。第2题,要引导学生尽量使用钟表外圈已有的分钟数很快读出时间,例如,第3小题中可以先读出10时35分,再1分1分地数到10时39分,也可以先读出10时40分,再往回数1分钟。

7.关于练习十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用4幅图直观地展示了一个小学生一天的生活作息时间,钟表上的分针都指向某一大格的刻度,要求学生用“几时几分”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记录钟表上显示的时间。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大格的刻度分别对应多少分,再说一说每一幅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读出时间是几时几分,再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时间。最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做这些事情时大概是几时几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和自己生活的联系。

第2题和第6题都是连线题,所不同的是第6题下面的时间用两种不同的形式表示。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不看下面的时间,直接读出钟表上的时间,再连线。最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

第3题和第5题是两个活动。第3题是教师拨出一个时间,让学生读出来。第5题正好相反,教师说出一个时间,让学生在钟表上拨出来。教学时,要使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除了教科书上的活动形式以外,还可以让每两名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活动,活动中注意交换角色,体现合作学习的精神。

第4题让学生记录钟表上的时间,学生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式。

第7题让学生说出钟表上的时间再过几分是几时几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还不会时间的计算,可以用数的方法来得到答案,例如,第2小题钟表上的时间是9时33分,要求再过2分是几时几分,可以这样数:9时34分、9时35分。也可以判断出几分后分针的位置,再读出时间,还是以第2小题为例,“过2分”就是分针转过两小格,指着数字“7”,就是9时35分。如果学生仅凭想象做此题有困难,可以利用学具,实际拨一拨。

第8题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题材,描绘了一个小朋友快乐的星期天的情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将事件的顺序和时间的顺序对应起来。图中的四个事件是按先后顺序排列的,而下面的四个时间是随意排列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按图中的四个事件顺序讲一下这个小故事(这个小朋友干了什么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然后看下面的四个时间哪个最早,对应的是哪个事件。等四个时间与四个事件一一对应以后,让学生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再讲一遍这个小故事(他几时几分干了什么,几时几分又干了什么),并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看是不是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