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科书分析和教学建议

1.教科书分析

本节知识包括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减整十数。教科书安排了3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1个练习。

56页的单元主题图以师生在教室里发新书为题材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对话框呈现信息。其作用是为了引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本单元的教学提供课程资源,同时激发学生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认知需要。

1是整十数加整十数。教科书首先通过一幅买文具的情境图来呈现教学内容,用图画的形式展示数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下面的算法引导,采用了小棒加集合圈的形式,既形象直观,又渗透了数学思想。教科书中列举了两种算法,一是一十一十地数,结合集合圈的小棒图,从40开始,再数2个十是60,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二是由于集合圈中的小棒是101捆,也就是说,左边是4个十,右边是2个十,合起来是6个十,即60,学生也容易理解。教科书中提出了“你还可以怎样计算”这是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其他的算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对算法的自主选择,有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中的主题图与例1的情境一样,只是题中的一些信息和问题发生了变化。学生通过这两道例题的学习,不但有利于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且还有利于体验加、减法的联系,自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例2中只展示了两种算法,一是结合集合图,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并掌握60-10就是6个十减1个十得5个十,即50;二是先想加法50+10=60,再算减法60-10=50。这道题通过学生的积极动脑思考,还可以探索出很多种计算方法。因此,教科书中采用对话框的形式提出“我这样算……”其目的是为了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和尊重学生对算法的选择。

3是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也是对例1、例2学习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知识的应用。例题用乒乓球图呈现学习内容,乒乓球101盒,正好体现整十数;两种颜色乒乓球一盒一盒地对应排列,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从中发现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出的部分,也易于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大数减小数,差就是多的部分。此例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既要求出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还提出了“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个引导性的问题,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例题中的信息作进一步分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课堂活动安排了3道题,既是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巩固练习,也体现了应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第1题“摆一摆,填得数”有两道题,以集合圈和小棒图呈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和过程,比较形象直观,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操作活动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该题重在摆和比较。第2题是口算游戏,要求学生不仅要会算,同时还要会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题,这在思维的抽象层次上有一定提高。

3题是根据题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解决,这里可以提出3个数学问题。一是买2本书一共要多少钱,二是《动物世界》比《西游记》贵多少钱,三是《西游记》比《动物世界》少多少钱。解决这些问题既用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也涉及人民币的知识。

练习七共编排了7个习题。

14题分别对应例1和例2,直接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其中第2题体现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10以内加、减法的联系。

3题“送信(连线)”是例1和例2的综合练习题,对学生的要求相对于第12题要高一些,它有利于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针对具体运算选择算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题“看图填得数”相对于前3个题难度更大了,要求的层次也提高了。它以数轴的形式展示整十数加法的思维过程,重在看图理解而非简单地为填得数而做。同时,通过此题的练习,有利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5~7题是应用整十数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巩固。其中,第6题涉及人民币的计算,也是对人民币知识的巩固。第7题从情境中提出了2个问题,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整十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建议

1.本节内容建议用2课时教学。

2.教学第56页的单元主题图时,可以直接呈现教科书上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当学生提出求和、求差的问题后,教师可以指出,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用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开始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教学例1时,先引导学生对例题中的主题图进行观察,观察的目的一是要让学生明确图意,二是应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时,可先独立观察,并启发学生思考:图中画了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说了些什么?你明白他们说话的意思吗?特别应注意让学生发现“左边有4盒,就是40支,右边有2盒就是20支”这样的条件,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观察的感受在全班进行交流,从而引出算式40+20=□(支)。当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这幅主题图的情境用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使故事情境动态化,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得出40+20的算式后,引导学生用小棒操作来探索理解4020的算理和算法。学生在操作小棒时,应先独立思考,边摆边想,并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如何计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得出,既可以一十一十地数,也可以直接得出4个十加2十是6个十,最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算法。学生在交流时,并不局限于教科书上提出的两种算法,只要他们说出自己理解的、正确的算法都应给予肯定,以尊重学生对算法的自主选择。

4.教学例2时,也应像例1那样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发现图中的条件和问题,特别应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文具柜台上有6盒铅笔,每盒是10支这一条件后,得出文具柜台上一共有铅笔60支,小朋友买走了10支,并结合对“还剩多少支”这一问题的理解,引出减法算式60-10=□(支)。教学例2的算法时,教师给学生留的思维空间应比例1更大。可以让学生直接通过对小棒图的观察思考,在小组内讨论60-10的算法,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的算法。当学生交流出不同的算法时,教师应引导全班学生对他们的算法予以肯定、鼓励或评价,以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和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学习成功的欢乐。此外,还应注意与例1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一是应注意情境的联系;二是让学生感受到加、减法间的联系,以便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同时让学生从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下面的试一试,可配合例题的教学使用,也可适当增加一些类似的题目。学生做完后,应让学生交流他们的算法。

5.教学例3时,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基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此例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对“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教学时,先应摆出40个黄色乒乓球,再摆出30个红色乒乓球,并使红色乒乓球与黄色乒乓球每盒一一对应,然后向学生提问:“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是谁与谁比?黄色乒乓球多还是红色乒乓球多?要我们求什么?应该怎么办?”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可以看到黄色乒乓球多,红色乒乓球少,从40个黄色乒乓球中去掉红色乒乓球的个数,剩下的就是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的个数。当然,在教学时还应把上述这一活动通过教具动态地演示,或用课件演示表现出来,促进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比较好的班级,教学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讨论,理解问题的含义,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解决了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这个问题后,应让学生根据例题中的条件和情境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有理由,都应肯定。如学生提出一些有丰富想象、有创意的问题,应给予鼓励。

6.关于课堂活动的教学。第1题可让学生分组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讨论“10+40=□”与“50-40=□”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借助这两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教学第2题时,教师要先给学生介绍游戏的方法。可以21组对口令,也可以3人~41组进行抢答比赛,也可以限时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教学第3题时,可以让学生口头提出数学问题,再自主选择1个或2个问题独立解决,解决后交流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7.关于练习七的教学。

1~4题可以结合例l、例2的教学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后抽2道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思维过程。特别是第2题,应引导学生将每组上下2个算式对比说一说算法。如3+430+40,应引导学生说:3+4=730+40就是3个十加4十是7个十,就是70。第4题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在弄清图意、理解算法的基础上再算出得数。

5~7题可以结合例3的教学完成。教学第56题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并说一说题意,再独立解决。教学第7题时,可以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2个问题后交流他们的解法,注意区分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