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应重视学生经验的形成

钟村小学 刘锡萍

数学课程标准大量使用了“经历”“探索”“体验”等词语,从这些字眼来看课程标准的理念很大程度是基于杜威的经验主义,这一理念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应该有更深更广的体现。下面仅就此谈点看法。

什么是“经验”?杜威在《哲学的改造》里的一段话也许有助于我们对“经验”的认识,他是这样阐述的:“旧经验是用以指点新目标、新方法,以资发展新经验、好经验。所以经验可以以此说是建设的、自律的”,“……于是经验这个事实就含着指引它改善自己的过程”。由此认为“在经验的进程中要承认主动的、计划的思考的地位”。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经验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征:

第一、经验是变化的、发展的,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二、经验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周密的计划、理性的思考。它不是自生自灭的,它不是生于感觉,而又止于感觉的。

第三、经验既是一种手段,也是目的。经验是从经验中来,最终又回到经验中去的。也就是说,新经验的取得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终结,而是对事物产生新的认识的开始。由此看来,经验不仅仅局限于对事物规律的认识,还应包括认识事物的方法,认知策略的优化调整等。

从目前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对“经验”的认识有着以下几种倾向:

一、把经验等同于活动

在很多教师眼里,学生只要参与了活动,只要经历了探究过程,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经验。由此以来,忽视对综合实践课的精心设计和指导,学生在活动时,放任自流。这样的综合实践课只能让学生的经验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平,达不到经验提升的目的。数学实践课中“实践”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不能只仅仅停留于儿童兴趣和能力的自发性方面,排斥儿童的心智训练。“凡有意义的经验”总是在思维中进行,“思维的功能将经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紊乱的情景,转化为清晰、联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①。从中可以看出,“思维”在经验的提升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应该是用来做思维(推论)的材料的,需要在师生的活动中不断得到改组和改造的,我们不能打着“让学生自主活动”的幌子,对学生的实践活动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而要精心组织活动,在反馈中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将经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紊乱的情景,转化为清晰、联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提升各自的经验系统,跳出感觉主义的泥潭。

二、把经验等同于知识

与上一种观点正好相反的是,有一部分人认为数学实践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所谓经验就是知识,有更多的知识就拥有了更高级的经验系统。在这一观点的支持下,数学实践课中实践的内容和过程可以由多媒体演示来代替,可以由老师的讲解来补充,可以变“做”为“看”、为“听”。学生活生生的思维过程被教师设计的教学流程一步步肢解着、“引导”着。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的更多的是实践的结果,即知识。综合实践课上成了综合练习课。经验在其中已经完全失去了应有的地位。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经验既是一种手段,也是它本身的目的。经验是从经验中来,最终又回到经验中去的。也就是说,新经验的取得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终结,而是对事物产生新的认识的开始。经验不仅仅局限于对事物规律的认识,还应包括认识事物的方法,认知策略的优化调整等。因此我们对在经验中产生的知识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杜威对知识有过这样的解释:“知识可以看作生活的工具,预算怎样可以管辖未来,不为潮流卷去。”可以看出,知识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它肩负着处理未来新生问题的能力,要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为潮流卷去”。要使知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那么首先,知识在习得的过程中就应该具有生命力。

那什么样的知识习得过程是有生命力的呢?从杜威以下的一段论述中我们能体会得到。杜威曾这样论述教育: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儿童静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东西,而应在活动中通过“从做中学”①获得经验的增长,因此不能忽视儿童的学习要求和实践活动。同时他还认为,任何教学应以儿童的经验为起点,经验在操作中、行为中、探究中获得增长,因此教学应和儿童充满活力的经验相联系,成为经验的过程,其基本源泉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而不是构成知识的东西。

所以有理由认为,我们不能在知识中产生知识,在知识中验证知识;知识应该在经验中获取,又回到经验中去检验,产生更加完善的知识……。因此,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我们更要重视知识的习得过程,要在知识的习得过程中掌握发现知识的方法、策略,具备再生知识的能力。知识无疑是重要的,但获取知识的方法更重要,而获取知识的方法要在经验中不断地体会总结。

下面仅以“数字与编码”(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十册)为例,说一说在数学综合实践课中怎样通过活动的组织开展提升学生的经验系统。

( 一)、重视课前观察调查活动的组织,丰富学生相关的经验系统

当今社会信息的传播形式多样,通信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关于邮政编码,学生的认识相对比较贫乏。为了激活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使我们的教学以儿童的经验为起点,课前首先组织学生调查一些电话号码,并要求思考电话号码中蕴含的一些规律;接着让学生到生活中搜集一些编码,对这些编码的规律有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调查各个城市的邮政编码,就这些邮政编码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这样有层次的三次调查活动,使学生对数字与编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学生相关的经验系统,为新经验的发展即邮政编码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索的过程,在探索中深刻体会研究的方法策略

通过提出具有情境化的问题 “学校所在邮政支局的邮政编码243021中各个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呢?” 为学生的研究活动创设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他们在“找规律——猜想——验证”的一系列活动中主动地研究解决问题,在活动中不断地感悟着“找规律——猜想——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对数字与编码一般性认识的旧经验在操作中、行为中、探究中得到不断的检验、调整和深化。

(三)、以反馈评价为载体,组织学生有意识反思引申

组织学生反馈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时,既要说出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是什么,也要说出是怎样找到的。最后还要对找到的邮政编码结构与含义进行分析,从中寻找编码的一些方法技巧。伴随着这些思维活动,学生的经验系统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新的经验在不断生成。

在以上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关于数字与编码的经验系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对关于数字与编码这类事物一般的粗浅认识,到对某一具体事物邮政编码的深刻认识,最后对这类事物又有了更高层次的一般认识,如编码的一般方法规律等。同时在这一经验系统发生变化的同时,另一经验系统,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方法也有了更高层次的发展。如调查、观察、找规律、猜想、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等。所有这些,学生在活动中都有了深刻的体验,并在反馈中有了有意识的总结提高,这样的活动过程使经验在探究中保持了不断成长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