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容
在黑板上出示例1图。
教师: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初步学习了如何给物体分类,你能运用这些知识,把下面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吗?
学生:能。
教师:好,你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和黑板上一样的图形,比一比,看哪一小组的同学分得又快又好,开始吧。小组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巡回检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分好了吗?哪一小组的同学愿意上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学生甲:我们是按形状来分的,分成了两类(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乙:我们是按颜色来分的,也分成了两类(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教师:同学们真不错。在这样的基础上,你们能再分吗?
学生:还能分。
教师:你准备怎样分呢?
学生:我们准备再把这两堆图形按颜色来分。
学生:我们准备再把这两堆图形按形状来分。
教师:好!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再分一分看。学生在刚才分类的基础上,继续分,教师巡回检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都分好了吗?看一看你们分出的图形,现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现在分出来的图形,不仅颜色相同,而且形状也相同。
教师:看一看你们桌上的每小堆图形,都是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吗?
学生:是!教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吗?学生甲:我是先按颜色来分的,分成了两类;然后我再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分成了一组,就使每组的图形都变成了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教师:其他的同学呢?你们的分法是和他一样的吗?学生乙:我们的分法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先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分在了一起;然后又把颜色相同的分在了一起,但是我们小组分的结果却和他们的一样,分出来的图形不仅颜色相同,而且形状也相同。
教师:从他们的分法中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甲:我知道要把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放到一起,有多种分法。学生乙:但是他们都要先按其中的一个条件分,在分好的基础上后再按第2个条件分。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一看书第46页,你和哪个小朋友的分法是一样的?学生看书后回答,略。
教师:你还能怎样分?
学生:我能直接把红色的小圆放到一起,白色的小圆放到一起,红色的三角形放到一起,白色的三角形放到一起吗?
教师:当然可以。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分法了,我们就用同学们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学生:好!教师拿出一大堆颜色不同的男女皮鞋和几个货架。
教师:这是一个皮鞋店刚进的一些货,你能把它分类摆放在货架上吗?
学生:可以。
教师:想想怎样摆放好?
学生:把颜色相同的男鞋放到一起,把颜色相同的女鞋放到一起。
教师:好,以小组为单位到货架前来分分看,哪个小组摆放的皮鞋最美观,老师就到哪个店去买皮鞋。学生分组活动,分好后集体评价的基础上,让做得好的学生介绍分鞋的方法。然后接着做下一个活动。……
[简评:该课例充分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分类方法,突出一个“分”字,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中老师巧妙地在学生第1次分类的基础上,用“你还能再分吗”的话语,引导学生由旧知识转入新知识的学习,并让学生观察分好后的小圆,让学生体会这次分类是把“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放到了一起”。这样不先给学生深奥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做起来再说,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新的概念,是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中教师还通过“你是怎样分的”的提问,让学生总结分类方法,再将这种方法运用于生活实践,让学生及时体会所学知识的运用价值,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对分类方法的掌握水平。整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和活动为基本方式展开探究,也较好地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师生互动,使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过程,通过活动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