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书分析
这个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采用调查的方式开展的。教科书在前面的教学中也安排了小调查,如调查班上有多少个同学、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以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年龄,但这些调查都限于班内和家里,这样小范围的调查是练习的需要。这个实践活动的调查,从范围来看比前面安排的小调查要大得多,商场、学校、街上、家里都是调查的范围,这样大范围的调查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练习,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活动了,这是本册教科书前后调查的区别所在。尽管前后调查有所区别,但是也有联系,具体表现在前面的调查方法为后面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些方法上的准备,有了前面学生掌握的一些调查方法,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知识,就具备了开展这个活动的基础。这个活动安排了4个活动场所,分别是商店、大街、学校和家里,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到这4个场所进行调查。教科书的意图是给教师组织活动提供一种选择,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场所开展调查活动。例如农村的学校没有商店、大街调查,但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和家里调查,而城市学校除了教科书提供的场所以外,还可以扩大调查的范围,比如让学生到公园、车站、地铁等熟悉的生活场所展开调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调查场所,使每个学校都有条件开展这个实践活动,适用性强是这个活动的一个特点。调查前还要给学生指定一些调查的内容,比如商品的价格、楼房的楼层,这样学生才有调查的内容。教科书通过小孩的对话框提供了一些调查内容,但是还不够,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补充一些内容。还要进行调查的组织,可以每个人单独进行调查,也可以几个人一组进行调查,当然要给学生说明一些调查要注意的事项,如要注意安全之类的,然后按照“组织——调查——汇报——分析——小结”的程序组织这次活动。在分析和小结时,要求学生分析这些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果没有这些数生活会很不方便。通过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价值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紧接着实践活动安排的是一个数学文化。这个数学文化结合100以内数的认识介绍十进制的由来。由于十进制是人为规定的,所以学生在学习100以内数的时候必然要产生“为什么要这样规定”的疑问,这个疑问得不到解答,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要从数学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又显得太高深,不容易被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所理解。教科书采用数学文化的方式,回避高深而枯燥的数学知识,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连环画向学生作十进制产生的简单讲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考虑到学生年龄比较小,识字不多,数学文化介绍时尽可能地压缩了文字,采用图画来表达一些文字不能表达的内容,这样的呈现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也容易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建议用2课时教学。
2.在组织活动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主动地投入实践活动。如教师问学生:“我这里有100元钱,你知道我拿到商店里能买到哪些商品吗?”“你知道我们学校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吗?”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有调查了解的欲望,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介绍一些调查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
3.在实施调查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全班学生集体调查的方式,如全班一起到某商店开展调查,也可以采用分散调查的方式,让学生独自调查或几个人一组进行调查。前一种形式组织纪律性更强,安全问题容易得到保证,但调查的范围不广。后一种形式调查的数更丰富,更有利于学生了解100以内的数与生活的联系,但是要注意分散活动的安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选择调查的方式。
4.组织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时,不但要求学生说出这些调查结果,还要求学生说一说从这些调查结果中知道些什么。比如学生调查到大商场的衣服价格大多数都超过了100元,而小商店同样的衣服都在100元以内,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来表示,教师及时地进行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意识到商店的位置、装修的豪华程度以及商品的质量都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这样进行深层次的追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要求学生保留调查的数据,这些数今后还可以进一步应用到100以内数的加、减中。如在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时,可以用这些数来作为教学材料,或者学生用这些数来作为练习材料。总之,要把这个活动与后面的学习联系起来,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6.教学数学文化时,可以要求学生先自行阅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学生阅读后要求学生进行讲述,把这个连环画表达的意思完整地讲解一遍,再进行合作交流,包括“你知道满十向前一位进1是怎样来的?”“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数的故事?”通过学生的调查强化对数学文化的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