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书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二。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计数单位“一”与“十”,初步了解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中例1通过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类推100以内数的写法;例2则推广这种写法,并与100以内数的读法结合起来,让学生全面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科书安排例1时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用小棒图作为认知的最基本的方式,再过渡到算珠图,最后抽象出数的写法,用小棒、算珠、数位和写数的对应安排完成从“直观——半抽象——抽象”的认知过程。在这里,从小棒表示数到用算珠表示数,是学生抽象数概念重要的一步,因为小棒直观形象,1捆小棒和1根小棒,从外观上看起来就不一样,学生很容易从小棒的多少中分清“1个十”和“1个一”的不同含义。但是反映到计数器上,“1个十”和“1个一”都用同样大的一颗算珠表示,只是算珠的位置不同,由此学生开始关注位置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对照小棒图理解同一算珠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大小,初步建立位置值的概念。位置值概念的建立,是学生认数的一个飞跃,因此对算珠图的理解,是抽象数概念的关键。同样是算珠,左边的2颗算珠代表了2捆小棒,而右面的3颗算珠只能表示3根小棒。算珠的这种位置值为学生认识数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认识十位和个位的位置值,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所以算珠图作为承上启下的半直观学具,在学生抽象数概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时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在算珠图下面借助位置值的影响抽象出数位的概念,在数位的指导下,才抽象出“23”这个数。教科书编排的逻辑顺序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儿童的认知过程的有机结合。例1的另一个特点是借助学生学过的20以内的数的写法来探讨100以内数的写法,先引导学生积极回想13的写法,帮助学生找准原有认知基础,再考虑23怎么写,让学生把原有的写数方法类推到100以内数的写数中来,这种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学习的编排方法,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
例2和例1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去掉了小棒图,也就是提醒老师在这个例题的教学中,要脱离具体的学具,依靠学生已获取的表象逐步抽象出数的读写方法。在这个例题的学习中,教科书有意识安排了34与43这两个数的读写,通过这两个数字相同而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一样这样一个事实,让学生感受位置值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教科书在第3个数的读写中出现个位上一个也没有的数,这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很容易把50写成5,教科书在编排时在醒
目的位置突出计数器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实质上就是在强调“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这个重要的写数规则。100的读写是本节知识的一个难点,所以教科书作为一个专门的内容来安排,但有前面的50作铺垫,学生也能类推出100的读写法来。100的读写中要认识一个新的数位——百位。教科书通过前面学生掌握的计数单位“百”和小男孩的对话框,让学生理解百位是右起第3位,并且通过这个对话框使学生对数位的认识逐步系统化。例2教学完后通过两个小孩的对话框小结出读写数的基本方法,虽然它不是一个完整的读写法则,却体现了100以内数乃至整数读写的基本方法。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这一规则的建立,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读写水平。
教科书对学生的读数只是要求口头读出来就行了,不要求用汉字写出来。如不要求把“43”的读法用“四十三”写出来,教学时要注意领会教科书这一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编排目的,不要任意拔高要求。
课堂活动安排的是“你读我写”,这个内容的活动性强,也便于在课堂上实施,两个同桌的学生就可以实施这个活动,而且这个活动的效率高,在短时间内能读写较多的数。这个活动的名字叫你读我写,实际上包括了你读我写和你写我读两个内容。
练习二安排了11道题。其中第1,2,5题是读数的题目,在形式上表现为看数读数和判断正误两种;第4题是写数,又包括看小棒图写数和看算珠图写数两种,通过这样一些练习形式,来帮助学生掌握读数和写数的方法。教科书第3,6,7,8,9题都是练习数的组成,教科书安排这么多的练习题来练习数的组成,是因为数的组成在数概念中非常重要,它不但直接影响到数概念的建构质量,还影响到计算中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虽然这4道题都是练习数的组成,但体现了不同的层次性,第3题是通过操作和思考相结合理解数的组成,第6题强调数与数的组成的联系,第7,8题都是看图说数的组成,但第8题呈现了数的组成的表达方式23203,学生可以通过它体会20+3=23的道理,所以这里的数的组成的表达方式孕伏了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算理,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教师要注意教科书在这方面的编排意图。第9题是用填空的方式练习数的组成,和前面的看图说数的组成相比,明显提高了要求,这样把数的组成从直观图中抽象出来,提高学生对数的组成的掌握水平。第10题是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位置值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用找十位和个位上相同数字的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数的一些规律。第11题体现了读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2.教学例1时,要引导学生回忆20以内数的写法,如十二怎么写?十七呢?十九呢?为学生写100以内的数作必要的铺垫。还要引导学生对小棒图、算珠图和数位表进行对应的观察比较,通过对比让学生感悟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重点讨论“左边这颗算珠表示什么?右边这颗算珠表示什么?”让学生初步掌握“十位上是几个算珠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是几个算珠表示几个一”,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十位”和“个位”的数位概念。然后要注意用“13”的算珠图和“23”的算珠图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这两个数的写法在本质上应该是一样的,引导学生充分利用“13”的写法类推出“23”的写法来。在写出23后,反过来引导学生思考,23中的“2”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加深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
3.教学例2时可以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用例1获得的读写方法推动例2的学习。这样学生能从中感悟到读写方法的普遍适用性,自觉地运用其读写方法来读写100以内的数。教学例2时还要加强比较,如用34与43进行比较,用50的写法和100的写法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掌握一些数的组成规律,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读写法的掌握水平。
4.在学生学习了一些数的读写以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小结出读写数的基本方法。然后将此方法运用到具体数的读写中去,最好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读写,如读写出全校每个班的人数,先数、再写出校园中树的棵数等,用这种联系实际读写数的方法,提高学生读写数的兴趣,让学生从中体验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5.在课堂活动中,可以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读写数的练习。例如请一个学生读数,而其他同学写数;开展小组竞赛,看谁在相同的时间内读写的100以内的数多;一人写数、一人读数或一人说数的组成,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掌握所学知识。
6.练习二的习题要结合新课的教学进行练习。如教学例1后要求学生完成第4题,教学例2后指导学生完成第1,2,3,5题,这样配合例题的学习进行相应的练习,容易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练习中不但要求学生说出答案,还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练习中还要把看图、说数的组成、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手、脑、口并用掌握数的组成。在第10题的掌握中可以用小棒来帮助学生讨论,比如用3捆零3根小棒让学生理解哪些小棒表示3个十,哪些小棒表示3个一,这样用操作和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