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认识》总体说明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理解个位、十位上的同一个数字表示不同的大小,能借助2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类推出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简单的应用,知道爱惜人民币,合理用钱和节约用钱。

4.初步感受100以内的数和人民币的换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某些简单问题。

5.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中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和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二)教科书说明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将认数范围从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20以内的数概念及学习方法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100以内数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乃至整个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也是多位数认识的认知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本单元内容由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实践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数,认识人民币5部分组成。在这5部分内容中,数数是基础,教科书通过“一根一根地数”和“十根十根地数”这两种不同的数小棒的方式,初步感知计数单位“一”和“十”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并初步形成“10个十是一百”的印象。这个印象的形成,解决了数的组成中建立数位概念的关键性一步。因此,从数数到数的组成,实际上是由数概念形成的操作性外显行为到内隐的心智活动的转化。通过这种转化帮助学生建立“个、十、百”的计数单位,再由这些计数单位建立“个位、十位、百位”的数位概念。在学生建立了数位概念以后,教科书马上将数位概念作用于数的写和读,一是指导学生按数位顺序进行读写,二是在数的读写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位概念的认识。

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这部分内容分别从序数和基数这两个角度来认识100以内的数,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理解。由于数序是比较大小的基础,所以要先认识数序再比较大小,通过数序的建立,让学生从“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认识中,促进学生对数的大小关系的理解。然后教科书通过多种比较法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理解,并从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科书在学生基本完成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后,还紧接着安排了人民币的认识。这是因为人民币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自然数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一致的。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后再认识人民币就比较容易,同时通过人民币的认识还能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理解,也就是说,100以内数的认识为人民币的认识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同时通过人民币的认识,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掌握水平。所以把人民币的认识安排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容易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学习了人民币以后,学生就能将所学的100以内的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人民币的使用体会100以内的数的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培养学生积极运用数学知识的态度和情感。所以人民币认识的学习,实质上就是把100以内的数概念运用于生活实际,缩短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提示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

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要遵循“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动作、感知是认知的起点,是学生获取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步。教学中要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通过操作和深入观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促进其理解。教科书已经在教学内容上为加强操作和直观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数数到读写数,直到比较数的大小,都是以学具操作和对教具演示的深入观察作为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学时要理解教科书的这一编排意图,把以学具使用为基本形式的实际操作活动和以教具演示为主要内容的直观教学作为帮助学生获得100以内数概念的主要手段,引导学生在摆一摆、捆一捆、数一数等具体操作活动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如在数数时,通过引导学生一根一根地数和一捆一捆地数两种数数方式,让学生边数边抽象出计数单位“一”和“十”;在读写数的过程中,结合小棒的使用理解十位上的3与个位上的3表示不同数值的道理;在比较大小中,通过对直尺图的观察,掌握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在人民币的认识中,通过人民币的交换活动,加深对人民币币值和人民币相邻单位间十进关系的理解。但在进行操作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不能把数小棒的过程仅看成一个单纯的计数过程,应把它当作帮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形成数感、发展能力的必要手段。

二是学具操作一定要和学生思维同步进行,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手、脑、口并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是学具操作只是帮助抽象概括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因此,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一定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的掌握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的概念

数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又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得相当普遍。教学时要从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概念。在本单元教学前,要通过主题图的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体验100以内的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查班上有多少个同学,多少张桌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年龄等,把100以内的数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把本单元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更要注重让学生亲自体验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使用过程,从中强化所学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

3.重视对数位概念的教学,用它来带动全单元知识的学习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认识了1,2,3,4,5,6,7,8,9,0这10个数字。数字是用来计数的符号,也叫数码。不认识计数符号,学生认、读数的学习就如同空中楼阁,就失去了数的学习基础,但是,如果始终停留在计数符号上,又局限了学生对数的认识。数位的产生,开辟了儿童认数的新源泉,数位和数字的结合,使儿童对数的认识从有限发展到无限,因此,数位是构建数概念的核心和基础,对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对数位的构建学生必须先借助动作感知,教学中要强化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一根一根地数”和“十根十根地数”初步获得“一”和“十”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对生活中个数是10的商品的了解,强化已获取的感性认识;然后借助计数器这个半抽象的学具,把学生获取的感性认识与计数器上的数位一一对应,半抽象出数位概念;最后脱离学具进行数的写、读,强化学生对数位概念的认识;此外,还可以通过同一数字在不同的数位表示不同的数值的讨论,使学生对数位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构建数位概念的这几个环节,帮助学生切实掌握好数位概念,以此带动其他知识的学习。

4.教给学生迁移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迁移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是指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其中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的影响,叫做正迁移,反之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干扰和破坏作用的,叫做负迁移。20以内数的认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是有积极影响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影响,引导学生主动认识100以内的数。

(1)20以内数的数数方法对100以内数的数数方法有促进作用。在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时,学生就通过捆小棒的动作初步认识了计数单位“十”,并学会了“一根一根地数”和“十根十根地数”这两种数小棒的方法。在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时,可以先请学生回忆这两种数数方法,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数100根小棒。当学生明显感觉到“一根一根地数”比“十根十根地数”慢时,再次体会建立计数单位“十”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借助20以内数的数数方法对100以内数的数数方法的正迁移,可以事半功倍地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的概念。

(2)2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对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也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写20以内的数时,就初步建立了“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的写数方法。教学100以内数的写法时,要充分利用这个基础,让学生先思考“13”怎样写,再把写“13”的写数方法加以推广,让学生讨论“二十三”怎样写,让学生把“13”的写数方法直接作用于写“23”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读数方法的学习也是一样,通过20以内数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有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就读几”的读数方法。教学100以内数的读法时,可以先回忆20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再引导学生读100以内的数,学生借助20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很快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3)学习方法的正迁移。20以内数的认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也有积极的影响,2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学习方式也大致相同。教学中要注意突出认知方法的相似性,引导学生将前面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后面的学习中去。

5.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单元要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个要求是根据教学内容决定的,特别是人民币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目前大多数六七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和使用人民币了,受环境影响,有的孩子在对待钱的问题上,难免有不正确的认识,在这个问题上城镇的孩子显得尤其突出。因此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要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说明人民币上有神圣的国徽,我们必须爱惜,不能乱折、乱画,更不能撕毁。还要对学生进行节约用钱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学会怎样合理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