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片断)

 

张艳霞

教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录像:(远景)一个繁华的商场,商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人们川流不息地到商场买东西。(近景)人们正在买卖东西,一个阿姨带着孩子问:“书包多少钱一个?”售货员回答:“18元。”一个孩子拿着5角钱对售货员说:“我买一瓶胶水。”……

教师:你们看见了什么呀?

学生:我们看见了一个繁华的商场,人们在商场里买东西。

教师:他们用什么买东西呢?

学生:钱。

教师:你们带钱来了吗?

学生:带来了。

教师:拿出来大家看一看。学生拿出钱。

教师:你们带的这些钱都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人民币。(板书课题)

教师:带来的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

学生: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哪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呢?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你的小伙伴。学生教学生认人民币。

教师:谁来教大家认一认?抽学生上讲台来认人民币。如:这个硬币是1分的人民币,也是最小的人民币,要30个这样的人民币才能买到1支铅笔。1分硬币的一面是国徽,另一面是稻穗围成的图案,上面还有“1”字。这里,学生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但要注意让学生观察人民币上的图案,观察得越仔细越好,特别是人民币中的一些重要的辨认标记。最好还能说一说这张人民币能买什么东西,把人民币的票面和面值结合起来,学生才算真正认识了人民币。

教师:哪些人民币同学们不认识呢?学生提出自己不认识的人民币。

教师:我们一起来认,好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认识的人民币上的图案的标记,并告诉学生这张人民币的面值,能买哪些东西。教师:你还认识哪些书本上没有的人民币呢?把它介绍给你的小伙伴好吗?鼓励学生向自己的同学介绍教科书没有出现的人民币,如1角、5角和1元的硬币,10元、50元、100元的新版人民币等。

教师:现在同学们都认识这些人民币了,我们把这些人民币分个类好吗?告诉大家,你准备怎样分类?

学生:这些人民币有些是金属做的,有些是纸做的,我准备把纸做的分在一起,把金属的分在一起。

教师:可以。还有其他分法吗?

学生:可以把1分、2分、5分的分到一起,1角、2角、5角的分到一起……

教师:这种分法也不错,大家分分看。学生分类后。

教师:这样分类就清楚了,人民币单位有元、角、分。……[简评:该教学片断注意用录像呈现商场购物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并且该片断的教学起点直接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之上,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就知道买东西要用钱,这些钱也不需要教师全部讲解,有些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的,教师就叫这些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小伙伴介绍这些钱,这样让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作用于学习,不仅缩短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并从中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师在这节课只是给学生介绍钱的书面用语是“人民币”,把学生的生活用语规范成书面用语。引导学生认识他们在生活中不认识的人民币。此外,怎样给人民币分类、怎样认识人民币单位等问题,全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学中还注意把认识人民币票面与认识人民币的价值结合起来,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票面的同时让学生思考“这张人民币能买哪些东西”,只有认识了人民币的价值,学生才算真正认识了人民币。所以,重视从现实情境中引入数学问题,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影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在这个教学片断中都体现得比较充分,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