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加几》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例1~例3,课堂活动和练习十一。8加几与9加几在编排上大致相同,不同的几处主要是:

1.8加几基本上脱离了学具的帮助,所以图画上也没有展现数小棒的图画,而主要通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8加几的计算方法。

2.教科书要求学生学习8加几时,不要像9加几那样作全新的探索,而主要引导学生把9加几的计算方法迁移到8加几上面来。也就是说,这部分内容主要验证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8加几中适用不适用。学生理解了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才能够从根本上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和9加几比,教科书直接展示的计算方法越来越少,并且有新方法产生。例1只展示了2种,例2也只展示了2种,其中8+4=(),4+8=()是学生利用已有的“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经验的一种迁移应用,大多数计算方法留给学生在课堂上探讨生成。

4.在例2探讨4+8的计算方法时,教科书首次呈现“想:8+4=□,算:4+8=□”的计算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沟通8加几和几加8的内在联系。学生掌握了这方面的联系后,就可以掌握7道8加几的进位加法,就能算出另外7道几加8的进位加法,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5.学习8加几时,要把9加几的内容带着走。如在用卡片进行口算时,要把8加几的口算卡片和9加几的口算卡片摆到一起口算。这样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形成知识的整体认知结构。

练习十一第4题是学生在学进位加法中首次接触填加数的题目,这是一种逆向思维的题目,比较难,但教科书考虑这类题目可以巩固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一些准备,所以安排了这个题目。

2.教学建议

1.本课题建议用2课时。

2.教学例1时,除了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画思考计算方法外,还可以提供学生:“想一想9加几是怎样算的?能用9加几的计算方法计算8加几吗?”帮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把9加几的计算方法迁移到8加几的计算中来。

3.教学例3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用文字呈现的条件,从而完整的理解题意。

4.指导学生做练习十一第2题口算时,在学生口算出结果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说一说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和结果是怎样变化的。当然,这是学生初次找规律,不可以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说出“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比较大,它的结果也比较大;另一个加数比较小,它的结果也小”就行了。学生观察不出来,也不要作强行要求。

5.第3题是学生在进位加法中首次接触一图二式,这和10以内的加法里的一图二式略有不同。10以内加法的一图二式,主要引导学生看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而这里的一图二式,主要引导学生想第1个加法算式的结果算第2个加法算式。因此在做这道题时,先要求学生把两个算式填出来,并算出第1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直接用第1个算式的结果写出第2个算式的结果。

6.第4题教学时要注意:本题是逆向思维的题目,比较难,所以教学时可以安排摆小棒,用学具拼摆降低思维难度,把抽象的逆向思考过程直观地显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逆向思维方法。

7.学生在完成思考题时,不能用眼睛去直接观察有多少人,只能凭借学生的话语思考。必要时,可以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前面8个,后面6个,再加上“我”,正确答案是一共有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