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11个练习题。其中第1~7题主要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第8~11题主要复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在11~20各数的认识中,数的组成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所以,教科书安排了第1,2,4题复习数的组成,并通过数的组成的复习突出位置值的重要性,如第77页的小圆图(如上图),用同样一个小圆,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个位上表示1个一的鲜明表象,深化学生对个位、十位的理解。第2题还同时渗透了统计的思想。第4题渗透了集合思想。

数数也是深化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数数,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数序,掌握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教科书在第2,3题都要求学生数一数,并通过“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和“五个五个地数”多种数数方式,展示数数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对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以数数为基础,进行按数的顺序填空(第4题)和数的大小比较(第5,6题)。在按数的顺序填空时,除了安排从小到大的数列外,还安排了从大到小的数列,如20,18,16,(),(),10,8,6,(),(),(),这种数列难度较大,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它的排列规律后,再确定括号里该填什么数。数的大小比较也安排了一个连续比较的方式,对于这种难度较大的大小比较的题目,教科书采用了直观图的方式,<7<<<学生不但可以从数的大小直接进行比较,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直观地从人的大小、高矮中获得必要的帮助,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科书在第8题复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第9题沟通了数的组成与加减计算的内在联系,这样沟通有利于学生把认数与计算结合起来,形成对本单元的整体认知结构。这个认知结构的形成,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第10题图中呈现的数学信息比较多,一方面是学生前面所学分类知识的简单运用,同时也想通过这个练习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并提出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第11题是在20以内数的运算范围内,巩固练习连加、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教学建议

1.本课题建议用2课时。

2.教学时不要把这部分内容理解成纯粹的习题练习,在指导学生完成习题时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整理过程。如学生练习了第1题的(1),(2)小题后,要问学生:“通过这两个小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通过这样的整理,归纳所学知识。

3.复习时不但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如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时,除了要问学生这几个数谁大谁小外,还要要求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从中归纳出两位数比一位数大,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个位上的数大小的比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