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理念:

1、营造研究与探索的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渴望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进行探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和分析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2、营造让学生多样化学习的课堂氛围,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新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必须努力营造让学生多样化学习的课堂氛围,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一、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

[能力目标]
1、在实践操作中,初步了解“十”的计数单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目标]
1、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大胆思维、积极实践的精神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0-71页。
教学重点:正确地数出、读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20根小棒、皮筋。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为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让他们学会迁移,用类推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三、教材简析

教材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让学生借助已有生活经验试着摆一摆、数一数,使学生直观认识“十”是计数单位,体会要知道是十几,看有一个十和几个一比较清楚。然后,通过“读一读”数轴上的数,使学生不仅正确认读,而且对20以内数的顺序有了了解。最后通过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数数和读数。教学重点是正确认读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教学难点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2捆(2个十)即20。

四、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本课在依据新课标、新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媒体技术这一能融合形、声、色为一体的教学手段,通过生动、形象、动态地演示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使学生达到题解新知的效果。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时首先采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小组讨论、动手操作、适当点拨的教学方法认识20以内的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注意在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设计时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安排歌曲导入——动手操作——趣味练习——等教学环节。在主动探究中认识20以内的数,从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法设计:

(一)歌曲导入
一开始,通过多媒体播放儿童歌曲,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为下面的新授课作准备。

(二)动手尝试 自主探索
首先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摆小棒,怎样能让大家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在实践操作中,初步了解“十”的计数单位。其次,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小天使是怎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加深学生的认识。最后,通过趣味练习强化了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

(三)小结
这环节主要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数,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

六、教学过程与分析
一、歌曲导入,产生探究欲望。
1、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数鸭子》,你们会唱吗?
教师带学生边唱《数鸭子》,边表演。
2、提问:这位小朋友数不清有多少只鸭,你们能帮她数一数吗?
学生集体数鸭子。(10只)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通过多媒体先播放一首儿童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小动物鸭子,然后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喜欢的东西,让学生初步感受十几的数)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操作。
(1)谈话:今天,来了这么多的老师听我们小朋友上课,还有一位我们认识的老师也来了,你知道是谁吗?
学生猜。
课件出示:茄子老师。
师:茄子老师也是来请我们小朋友帮忙的,你们愿意吗?
出示茄子老师的要求:请小朋友们帮我数一数有多少小棒。
(2)课件出示小棒(12根)
(3)学生数完后集体交流。
(4)出示茄子老师的要求:这样一根一根地数小棒,多麻烦呀!怎样才能让别人一下子看出有多少小棒呢?你有好办法吗?
(5)请学生数出12根小棒,摆一摆,怎样摆就能一下子看出有12根小棒了。
(6)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7)集体交流:
师:哪个小朋友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8)演示小天使的摆法。(把十根小棒捆成一捆)
提问:小天使是怎么摆的?
你觉得谁的方法好?
(9)教师带学生按照小天使的摆法摆小棒。
提问:刚才,我们把多少小棒捆成一捆的?
10个一是多少?(一个十)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让每个学生数10根小棒捆起来,虽很费时间,但能让学生体会"十"是一个计数单位。然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小天使摆小棒的过程,使学生直观认识“十”是计数单位。)

2、数一数。
课件出示13、15、16根小棒。
提问:有多少小棒?为什么是13?能用数几来表示?
3、摆一摆。
谈话:你们真棒!能看着小棒的数出它们的个数,老师来说数,你能用小棒很快地摆出来吗?
(1)师:摆11根。
生:摆一摆。
同法摆出15、16、17根小棒。
(2)教师请女小朋友摆18根小棒,男小朋友帮着数一数。
(3)请男小朋友摆出16根小棒,女小朋友帮着数一数。
4、猜一猜。
(1)谈话:你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老师要奖给你们一些水果。
出示苹果:仔细看一看,猜一猜有多少苹果。
(2)数一数,你猜对了吗?怎样就能一眼看出有14只苹果了?
学生讨论后交流。
课件演示把10只苹果圈起来。
(3)同法猜桔子、草莓。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这一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喜欢的水果让学生先猜一猜个数,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感受了十几的数,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5、课件出示19根小棒。
(1)提问:有多少小棒?再摆一根是多少?
(2)请学生摆出20根小棒。
(3)提问:你有好办法让我们一下子看出是20根吗?
引导学生捆两捆。
(4)提问:两捆小棒是几个十?两个十是多少?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这一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后面的9根小棒再添一根就变成了十根,然后把它捆成一捆,和前面的一捆合起来就是20根。使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和感受。)

6、读一读。
(1)我们学的这些数在你的尺上也有,拿出你的直尺,看着尺上的数,从0读到20,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读数,并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小结:我们发现,越往后读,表示的数就越大。

7、游戏。
(1)谈话:今天老师把蓝猫请来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了。
(2)出示蓝猫的要求:按照我说的要求来数数。
蓝猫:第一关,一个一个地数。
蓝猫:1 3 5 9 11 13 16 18 20
学生:2 4 6 10 12 14 17 19
蓝猫:第二关,两个两个地数。
蓝猫:2 6 10 14 18
学生:4 8 12 16 20
蓝猫:第三关,五个五个地数。
蓝:5 15
生:10 20
(3)蓝猫:你们真棒!按我说的要求翻书。
蓝猫:分别找出书上的第13、15、17、20页。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这一环节安排了过关的游戏,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蓝猫声音,让学生跟着蓝猫的要求说数并动手操作,强化了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

三、小结。
(1)谈话:今天,我们学了哪些数?你能读一读吗? 教师先请个别学生读一读,再集体读。
(2)出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3)提问:生活中,哪里有这些数?
(4)学生举例,课后找一找。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这一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11-20的数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加深认识。其次,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生活中这些数出现的图片,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