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认识周围的数》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分析

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结合一年级儿童生活实际,本书共设计了两次较大的实践活动,供选用。

本实践活动是在儿童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会认、读、写0~10各数,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会表示物体的位置、顺序,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已经能够提出一些最简单的数学问题等基础上安排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学习、活动等现实情景,自然地发现、思考一些数学问题,比如:排着队跳绳时,会自然地想到"我排几?"、"我前面有几个人?"、"我们今天来了多少人?"……在运动场观看比赛时,可能会提出"我们两个组各选4人参加,有多少人参加?"这样的数学问题;在学习小组活动中,"我们小组共有多少本书?"在投圈游戏活动中,"共投中多少了?"这些都是贴近学生学校生活的问题。教科书上所提的数学问题只是作为一个范例,不可能把儿童所想的问题写完(以后的实践活动也是同样的)。

2.教学建议

这次实践活动建议用2课时。

实践活动不是看图说话、看图写话、看图学文,应该把它作为培养儿童实践能力,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实践活动的教学空间一般不应在教室,而应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当然,有的学校因客观条件,让学生走出学校进行实践活动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在室内、校内创设类似的活动场景或模拟一个活动场景,结合"看图学文",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同时,引导儿童在家庭、在学校、在街上、在田园……主动发现数学问题,以逐渐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教学方式是以活动形式为主,有时还可以结合其他活动(班队活动)进行;活动中师生关系应是:儿童是活动的主人,教师为活动提供条件(场地、器材、组织措施等),作活动的顾问;教学时间是动态的,不一定是教科书编排的顺序,一个实践活动也并不一定都用同样长的时间进行;教学内容具有灵活性,教科书提供的仅作一个案例,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实际设计更好的实践活动,活动中涉及的知识内容并非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活动库。

课程评价以学生发展性评价为特征,关注儿童亲历的过程,关注儿童的发展,因此,可以把实践活动成绩作为儿童学科学习的综合评价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