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一)教学目标

1.在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儿童熟悉的生活实际,通过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儿童能认、读、写6~10各数,会用6~10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会用第几表示物体的顺序和位置。

2.会比较6~10各数的大小,会用符号>,<或=表示6~10的大小关系。

3.在具体的情景与活动中,体会加法、减法的含义,正确口算6~10的加减法,体会计算方法多样化。

4.注重数字、数学符号、算式的规范书写,培养儿童良好的书写习惯。

5.让儿童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简单的数学活动经验与解决最简单实际问题的初步方法。

(二)教科书说明

本单元知识是儿童学习了0~5各数的认识,5以内数的加减法之后学习的。主要内容有6~10各数的认识,6,7的加减法,8,9的加减法,10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10以内数的认识是儿童认识数的开始,1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不仅是整数加减的基础,也是乘、除法乃至整个计算的基础。这对儿童今后学习、学好数学十分重要。教科书将其分为两个单元,先认识0~5各数及加减法,再认识6~10各数及加减法,就是为了降低起点、放缓坡度、分段循环、打好基础。

人们在长期的计数中,5与10使用最多、最方便。1只手5个手指,2只手10个手指;算盘上1个上珠表示5,每档上面表示10;人民币10分为1角;很多物品10个装1盒;加减计算常常要凑10、破10……因此,在0~5的认识中突出5,6~10的认识中突出10。并以5带动1~4的认识,10带动6~10的认识,这样做,既有利于儿童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也为20以内数的认识及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本教科书对加减计算的安排。5以内数是加减分开安排,即5以内数的加法与5以内数的减法分为两个小节。这样做一是便于突出加法、减法的含义,有助于儿童对运算意义的初步理解;二是便于分别研究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而6~10的加减计算则是加减混合,分段安排。即6,7的加减法,8,9的加减法,10的加减法。这样做,一是有助于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即在理解加与减各自意义的同时,及时沟通加与减的联系,即让儿童领悟加与减的关系;二是在计算方法上,在巩固用合与分计算加与减的基础上,有助于理解并掌握"做减想加,以加助减",使计算方法更加灵活、便捷,有助于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

教科书提供了多幅生活情景图,有助于沟通加减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儿童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后,教科书还介绍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这是本单元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提示

1.让儿童在多种活动中初步建立数感。

本单元学习6~10的认识,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已有5以内数的认识的知识基础,学习、学好6~10的认识。

儿童对数的认识是从数数开始,把数出的物体个数用数来表示,这是数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的过渡。教科书较多采用数一数、摆一摆、划一划、圈一圈、分一分等外显性活动,强化儿童的感性认识,帮助儿童建立清晰、明确的数感。

儿童对每个数的认识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它是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来完成的。这种相互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序联系。如5添上1是6,6去掉1是5,这种相邻数字之间的有序联系,符合自然数的计数法法则和顺序法则。教科书第26页介绍6~10的认识时,在数6~10各数后,在例2时就强化了这种有序联系。二是数与数之间的组、分联系,也就是我们教学中常说的组成与分解。教科书第27页例4,以8为例,通过分小棒,讨论了8与1~7的组、分联系。这样既强化了数的认识,也为8的加减计算作了准备。教科书还特别突出了10的对子数。

2.从儿童实际出发,引导儿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儿童对1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并不一定是严格按照某一计算法则进行的,而是凭借对10以内数的认识、凭借数感说出的数的不同的数量,差异可能较大。因而在计算速度和计算方法上不必过分强求。但要引导儿童结合"摆与算"、"合与分"、"加与减"、"图与式"等直观活动,强化计算过程,加强计算练习,以便正确算出结果。对计算方法的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说清楚算的过程即可。加法强调是"合",减法既可强调"分",又可明确"做成整加,以加助减"。

算法多样化从本质上讲是鼓励儿童独立思考,尊重儿童的自主选择。不必追求方法越多越好,更不必强求某一种方法。对不同的方法,鼓励儿童交流、讨论,在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的同时,作出自己的比较和判断。

3.重视操作过程、计算过程与语言表达的有效结合。

数学中的操作活动、计算活动都要以数学思维做支撑,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一年级儿童,发展思维要以发展语言为前提。因而,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重视儿童"说"的训练。要把操作活动(做与说)、观察活动(看与说)、计算活动(算与说)、思维活动(想与说)等,用语言表达出来,促进交流,发展思维。

4.联系具体的生活情景,初步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从教学的角度说,就是要看懂情景图,正确写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这一点既要高度重视,又不要拔高要求。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从本质上讲,它是两步计算,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当然是按从左到右确定先、后),而先算的结果记在心中,凭借这个记在心中的数据与第3个数运算,这就是其难点所在,既要教给方法,又要适当训练。

5.继续关注儿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的培养和指导。

教科书主要是通过图画式呈现现实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从一图一式到一图二式、一图四式。特别是具有开放性的图画式简单实际问题,如第35页9题、第43页4题等,不要仅仅是算一算,更要注重说一说,说图意,说这样算的理由。